|
〖名称〗戒幢律寺
〖别名〗
〖标识〗
〖时代〗清代
〖地点〗 虎丘路西园弄
〖市〗苏州市
〖区县〗姑苏区
〖类型〗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
〖主题词〗
〖级别〗 省级
〖所属文物点〗
〖所属文保单位〗
〖相关文物点〗
〖相关文物单体〗
|
|
|
|
基本情况:
戒幢律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城西阊门外,别名西园寺,俗称西园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寺内古木幽深,梵宇重重,绿茵曲水,鸟语花香。是由明代的太仆寺卿徐太时购得的归元寺改建的别墅,后更名为西园,明崇祯八年(1635年),茂林律师任住持,为弘扬“律宗”,改名戒幢律寺,俗称“西园寺”,该名反映出寺院高树戒律之幢,以戒为本、以律为宗的立寺原则。戒幢律寺是个寺和园并重的寺院,寺院中有山门、大雄宝殿、放生池、普渡桥和罗汉堂。
戒幢律寺在光绪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,基本形成了如今的布局的和建筑规模,民国十五年(1926),完成了内部塑像。广慧法师重振寺宇,劳苦功高,西园寺再度成为吴门首刹。
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,西园寺即先后被列为苏州市和江苏省的文物保护单位。1980年,寺庙修复一新,与寒山寺、灵岩寺并称苏州三大寺。现西园寺包括寺宇和园区,面积约10亩。寺布局严格,有四大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五百罗汉堂、观音殿和藏经楼等建筑,作为主要游览景点对外开放,并有在建佛殿三宝楼等将在未来和游客见面。
历史沿革:
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(1264-1294)始名归元寺。
明嘉靖(1522--1566)之末,太仆寺卿徐泰时构筑东园(今留园)时,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为宅园,名西园,时间约在16世纪中叶。徐泰时故世后,其子徐溶舍园为寺,取名复古归元寺。
崇祯八年(1635),延请报国禅寺茂林律师任住持,改名戒幢律寺。
清咸丰十年(1860),毁于兵燹,只剩下残垣颓壁、荒草萋萋。
光绪年间,紫竹林寺方丈荣通及其徒广慧来主持修复工作。在30年中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罗汉堂、天王殿、放生池及安僧的配套设施。
现存情况:
“文革”期间,明开法师挺身而出,保护寺院,使西园寺成为苏州唯一没受严重破坏、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。
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时,维修了大雄宝殿、天王殿和生活宿舍区。
1982年3月25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1986年,对寺院佛像全面进行贴金,其中五百罗汉像还加罩玻璃佛龛保护。
1991年又重建厨房、上客房、祖塔。
近年来,整个寺院几乎进行了全面大修。其中罗汉堂屋顶升高60公分,并加了斗拱,使堂内的空气对流,既利于塑像文物的保护,又使整体美观大方。
近年来寺院又征用和回收了寺院北面的土地八千余平方米,拟建以教育为主体的“三宝楼”建筑群,以适应新形势下佛教事业的发展。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