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〖名称〗怡园
〖别名〗
〖标识〗
〖时代〗清代
〖地点〗 人民路
〖市〗苏州市
〖区县〗姑苏区
〖类型〗 古建筑
〖主题词〗
〖级别〗 省级
〖所属文物点〗
〖所属文保单位〗
〖相关文物点〗
〖相关文物单体〗
|
|
|
|
基本情况:
怡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原43号(现1265号),清晚时期修建,取“颐性养寿”之意,名为“怡园”。园分东、西两部分,以复廊相隔,取诸园之长,巧置山水,自成一格。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,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。遗产类型为“古建筑”。
历史沿革:
清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八年,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于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营造,其子顾承主持。
1919年至30年代,顾承之子顾鹤逸为弘扬琴文化,于怡园集雅,大兴琴学,有“怡园琴会”。
抗日战争时期,破坏尤甚,园中古玩字画被劫掠一空。
40年代,怡园成为游乐场所,有“苏州大世界” 之称。
1949年9月,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。
1950年《新苏州报》社设此。
1953年12月,顾鹤逸之子顾公硕等将怡园献给国家。驻用单位迁出,市政府拨款维修后开放游览。
文革期间“红卫兵接待站”设于此。
1992年,再续怡园琴会,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,延绵至今。
现存情况:
经历1953年、1972年两次大修,以及期间多次局部整修重建,较好留存园中精华。
怡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。
东部以庭院、建筑为主,入园即为东部。循曲廊南行经玉延亭,折向西北,至四时潇洒亭,廊由此分为二路,一路西行经石舫、锁绿轩,出复廊北端院洞门,即为西部。另一路南下至石听琴室、拜石轩,其南奇石峰窍嵌空,石笋林立。再西行由复廊南端可进西部。
西部以东西向的水池为中心。池南有鸳鸯厅,厅北称藕香榭,厅南称锄月轩。盛夏可自平台赏荷观鱼,严冬经暖阁寻梅望雪。池北岸假山以湖石砌为石屏、磴道、花台等,又建有小沧浪、螺髻亭二亭。假山西端渐高,下构石洞。池西尽处有装修华丽的旱船画舫斋。向南行过面壁亭和碧梧栖凤馆,可回至鸳鸯厅。
其中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被称作“怡园法贴”。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