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〖名称〗淹城遗址
〖别名〗
〖标识〗
〖时代〗西周至春秋
〖地点〗 常州市
〖市〗常州市
〖区县〗武进区
〖类型〗 古遗址
〖主题词〗
〖级别〗 国家级
〖所属文物点〗
〖所属文保单位〗
〖相关文物点〗
〖相关文物单体〗
|
|
|
|
淹城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淹城村,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周至春秋早期地面城池遗址,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三城三河相套的城址。淹城遗址由子城、内城和外城及三道护城河组成,东西长850 米,南北宽750 米,总面积约65 万平方米。城垣均堆土筑成,一般高约3 米,最高处10 米。淹城遗址及周边土墩出土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文物数千件,以印纹硬陶器、原始青瓷器为主,另有少量的青铜器、木器、铁器、玉器、石器等。淹城遗址出土青铜器20 件,有尊、三足匜、三轮盘、勾鑃、斧、锯镰、剑、箭镞等器形,为西周至春秋早期的礼器、乐器、兵器和农具。一体,显示了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水平,具有浓郁的吴地文化特色。1958 年和1965 年,当地村民在淹城遗址内城河发现了四条独木舟。独木舟分梭形和敞尾形两种,长4~11 米。淹城遗址三城三河相套的形制,是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的进一步发展,与中原的城池形制截然不同,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先秦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。出土遗物表现出与中原文化的融合,又保留了吴越文化的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,是研究江南地区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。1956 年10 月18 日,淹城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;1988 年1 月13 日,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3 年4 月15 日,淹城骆驼墩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13 年5 月27 日,淹城遗址由国家文物局、财政部列入150 处《大遗址保护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》。
|
|
|
|
|